文丨天元律师事务所 李昀锴
审定丨主管合伙人 孙彦
1、韩束公司AI就业争议:预计淘汰95%客服、50%法务
2月6日,一张据称是韩束母公司,国货美妆巨头上美股份(02145.HK)董事长兼CEO吕义雄的聊天截图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截图显示,吕义雄计划对公司内部进行大规模调整,涉及多个部门的裁员,并多次强调要留下能够使用AI的员工。
具体调整包括:法务部门裁员50%,仅保留20%能够运用AI技术的员工;客服部门裁员95%,仅留下5%具备AI技能的人员:新品创新中心裁员70%,仅保留30%既懂AI又具备工艺把控能力的员工:内容创新部门裁员80%,仅保留20%能够运用AI技术的员工,并指出这一板块整合后要求一个团队做出以前20个团队的活。
吕义雄还提出取消键盘,训练员工通过鼠标和语言与AI进行交流。(来源:合规科技)
评论:AI技术在法务和客服领域的应用,确实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性劳动。然而,AI技术革新绝不能成为企业规避劳动法义务的借口,应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置于重要位置。举例来说,企业不能仅仅因为员工对AI技术不熟悉,就径直将其辞退。相反,企业应当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或者为员工安排合适的转岗,助力员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以韩束公司为例,其内部相关言论所体现的行为,实质上属于变相裁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企业只有在满足“破产重整、经营严重困难、技术革新需裁减人员”等法定情形时,才可以启动经济性裁员程序。并且,法定裁员程序要求企业提前30日向工会或职工说明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在韩束公司以“AI技术应用”为由裁减95%客服人员的这一事件中,企业需要举证证明技术革新与岗位消失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否则,很可能会被认定为“借技术之名行裁员之实”,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届时企业就需要向员工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倘若企业强制推行AI技术来替代员工,极有可能引发集体劳动争议,对公司是得不偿失的。
2、美国首起重大AI版权案判决
据《连线》报道,媒体与科技巨头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赢得美国首起重大人工智能版权案。2月12日,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法官斯特法诺斯·比巴斯(Stephanos Bibas)裁定汤森路透胜诉,认为法律AI初创公司罗斯智能Ross Intelligence的行为构成侵权。法官在简易判决中写道:“Ross的所有辩护都站不住脚,我全部驳回。”
2020年,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对Ross Intelligence提起了史无前例的AI版权诉讼,指控Ross Intelligence复制了汤森路透旗下法律研究公司Westlaw的材料。
本案中,比巴斯法官驳回了Ross Intelligence的所有抗辩理由,尤其针对“合理使用”(fair use)这一核心争议。法官裁定Rose Intelligence“意在通过开发市场替代品与Westlaw竞争”。汤森路透发言人杰弗里·麦考伊(Jeffrey McCoy)在发给《连线》的一份声明中称赞了这一裁决。“我们很高兴法院作出了对我们有利的简易判决,并认定Westlaw的编辑内容由我们的律师编辑创作和维护,未经我们的同意不得使用,”他写道,“抄袭我们的内容不是‘合理使用’。”(来源:知产财经)
评论:汤森路透与Ross公司之间的侵权诉讼,是美国知识产权权利人与AI公司之间数十起重大诉讼案件中的一例。该案件是美国目前首例认定未经授权使用作品训练人工智能构成侵犯版权的案件。
此前,在众多AI公司面临被诉时,大多以“合理使用”作为最核心的抗辩理由。比如在三大唱片公司起诉AI音乐公司Suno的案件中,Suno公司在事实上直接承认使用了相关涉案音乐作品进行训练,但其认为这种数据训练行为属于合理使用范畴,不构成侵权。
此次汤森路透与Ross公司的案件虽然是首例判决,但需要注意的是,涉案的AI系统并非生成式人工智能,法院仅认定被告在训练过程中复制权利人的版权内容构成侵权,而并未涉及AI生成内容侵权的判定。法院认定Ross公司抗辩不成立的主要依据是,Ross公司使用的内容与汤森路透的版权内容存在“无可争议的相似性”,不构成转换性使用。由于该案件自身的局限性,法院并没有彻底否定生成式AI在合理使用方面的可能性。因此,该判决对于现有的其他与AI相关的美国版权诉讼中的裁判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评估。
3、苹果和阿里巴巴将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
据报道,苹果最近开始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中国推出人工智能功能。知情人士透露,此举是苹果应对在中国销售下滑的策略之一,旨在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软件功能。消息人士补充说,苹果和阿里巴巴已将共同开发的中国人工智能功能提交给中国的网络监管机构审批,表明该合作伙伴关系已取得显著进展。知情人士表示,苹果自2023年起开始测试来自知名中国人工智能开发者的不同人工智能模型,并在去年选择了百度作为主要合作伙伴。然而,由于百度在为“Apple Intelligence”开发模型方面进展未达到苹果的标准,双方的合作遇到了一些障碍。两位知情人士称,苹果在最近几个月开始考虑其他选项,评估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以及Deepseek开发的模型。其中一位知情人士指出,苹果最终放弃了Deepseek的模型,因为Deepseek团队在支持像苹果这样的大客户方面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经验。(来源:同花顺)
评论:依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以及行政监管实践来看,苹果公司的Apple Intelligence若要向中国用户提供服务,就必须通过算法备案及大模型备案。然而苹果公司出于对用户隐私以及跨境数据传输等方面的考虑,要满足网信办的备案要求可能存在较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公司势必会选择与国内大模型厂商展开合作。
春节期间,Deepseek的迅速走红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当时,网络社群中有不少用户推测苹果公司可能很快就会与Deepseek达成合作,通过在本地部署Deepseek模型来有效解决用户所关注的隐私风险问题。但实际上,苹果公司在选择中国本土AI合作伙伴时,模型技术能力仅仅是基础门槛,服务的可持续性与合规的稳定性才是其核心考量因素。尽管社群用户对苹果与DeepSeek的合作满怀期待,但商业现实表明,技术的领先性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让位于服务的可靠性。苹果最终选择与阿里合作,本质上是在行政监管要求与用户体验之间寻求最优解决方案,这样既能有效规避数据主权方面的争议,又能借助阿里生态系统实现场景化AI的落地应用,而这或许正是DeepSeek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的目标。
4、61国签署巴黎AI宣言,但美英拒绝
2月10日至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AI行动峰会吸引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高管和政府领导人参加。在峰会最后一日,包括中国在内的61个国家签署巴黎人工智能宣言,美国和英国未签署宣言。
包括中国、法国和印度在内的61个国家签署了巴黎人工智能宣言,宣言包括“开放”“包容”和“道德”,呼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的协调,倡导“全球对话”,并呼吁避免“市场集中”,以提升AI技术的可及性。
“我们正在为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创新和加速奠定基础。”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峰会结束时总结道。美国未签署该宣言也反映了各方在AI治理方面的分歧。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在峰会演讲中表明了美国的立场,他警告欧洲不要对人工智能进行“过度监管”,并称这“可能会扼杀蓬勃发展的行业”。(来源:第一财经)
评论:本次巴黎AI宣言并非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文件,其核心在于强调以“开放”“包容”“道德”的方式来发展人工智能,并呼吁全球加强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协调合作。然而,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峰会上明确表示“美国将保持AI主导地位”,美国拒绝签署该宣言,这一行为反映出其对文件中可能限制自身技术霸权的抵触情绪。美国更倾向于通过“芯片联盟” 等排他性机制来维持自身在AI领域的优势地位。
从短期来看,美国的这种做法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国内AI行业的发展。但从长远视角分析,这种行为必然会对美国与国际AI企业、机构之间的正常合作与交流产生负面影响,使得美国AI行业错失诸多合作创新的契机,进而损害美国自身在AI领域的长远利益。至于未来的发展态势究竟如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为交流目的,不代表天元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或对法律的解读,如您需要具体的法律意见,请向相关专业人士寻求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