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塔AI搜索增长迅猛,与其提供的搜索新体验密不可分。
1
革搜索引擎的“命”
2
AI搜索亟需商业化
在全球市场,AI搜索同样来势汹汹。
2024年3月,根据非凡产研统计的全球AI产品数据访问量,个人聊天与助手类排名第一,占比为44.25%。紧随其后的就是AI搜索,访问量占比为24.21%。
国外AI搜索引擎玩家,不只有类似秘塔这样的初创团队,微软等大厂的身影也显现其中。
但摆在所有AI搜索引擎面前的,除了技术和搜索体验的突破外,还有一大共同难题——如何实现商业化。
传统搜索引擎在用户流量大幅增长之后,并不会即刻引发公司成本大幅增长。只有用户数量到达一定规模之后,企业才会添加服务器。
但由于每一次使用AI搜索引擎,都要调用大模型API,还有算力成本。因此,用户量与AI 搜索公司成本与呈强相关。
号称“没有广告,直达结果”的秘塔同样如此。长期免费或者不考虑商业变现,几乎不可能。
3
卖广告的宿命
秘塔AI搜索用户量急速上升,未来商业化如何落地,是秘塔的重要课题。
同样是AI搜索领域的初创企业,“领头羊”Perplexity的探索路径,或许对秘塔有重要参照意义。
Perplexity成立于2022年8月,由前OpenAI研究科学家Aravlinind Srinivas联合几位合伙人共同创办。
自问世以来,Perplexity访问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同样在今年3月,Perplexity的月访问量达到了6414万人次,是秘塔9倍。
创立一年半,Perplexity的估值已是半个独角兽。今年1月,Perplexity完成736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5.2亿美元。
Perplexity最为出圈的一次曝光,要感谢英伟达CEO黄仁勋。
当有媒体问黄仁勋“多久使用一次ChatGPT或者Bar”时,黄仁勋答到:“我一般用Perplexity,且几乎每天都在用”。
黄仁勋每天用的,应该是Perplexity的Pro专业付费版。
该类用户单日可使用超过300次, 且可无限制上传文件。目前付费版月费定价与ChatGPT Plus相同,为20美元/月。
Perplexity的收入,目前主要来自付费订阅,去年已突破1000万美元。
据AI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收入,绝大多数来自B端。主要是企业购买账号给员工使用,C端付费非常少。
这种营收结构,在大模型公司以及大模型衍生产品中十分常见。
甚至可以说,凡是已跑通商业模式、形成稳定收入的AI公司,客户基本都依赖B端。
就连Open AI这种巨型用户量级的大模型,同样呈现出企业级用户付费意愿更强的态势。
这或许因为,企业用户在大模型时代,既积极,也焦虑。他们担心,如果不率先在同行中使用大模型降本增效,就会落后于人。
“没有广告,直达结果”的口号,直击时下搜索引擎的痛点。AI搜索,能一直保持“纯净”吗?
值得注意的是,靠B端商业化渐成稳态,Perplexity近期在对广告的态度上也有所改变。
和秘塔一样,Perplexity目前也没有广告。但据某一位Perplexity管理层表示,Perplexity并不排斥广告。
他透露,AI能够提升广告触达目标用户的效率,这一新功能有望未来几个季度推出。
在Perplexity官网,搜索结果中呈现相关(Related)问题,将成为首先对品牌开放的广告位。
也就是说,未来当用户询问时,在回答下方位置,Perplexity将在延展性问题中,植入品牌相关的内容。如用户进一步追问,Perplexity将继续显示广告链接。
这种模式,十分类似谷歌和百度这类传统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
之所以躬身卖广告位,核心原因还是成本和盈利压力。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ravind Srinivas 提到,Perplexity尚未盈利。
API成本和搜索算力,都不是小钱。20 美元一个月的订阅价,难以支撑长期运营,更无法撼动商业模型成熟完善的搜索引擎巨头。
这令不少AI从业者感慨,AI再高大上、再喊无广告口号,也逃不脱卖广告的宿命。
市场亦有传闻称,为给下一代AI手机准备,苹果将接入Google的Genimini,还打算收购Perplexity。报价据悉将超过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