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
AIGC编校准确率测评:基于36余款国产大模型和ChatGPT 他山之石
国产AI“编剧”大PK:谁是文字校对界的扛把子?
各位看官,且听我细细道来!最近,国产AI大模型在文字校对领域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堪比武林大会!150多位AI“选手”摩拳擦掌,最终36位佼佼者脱颖而出,接受了残酷的“百题测验”。这场测评,不仅让我们见识了AI的“火眼金睛”,也暴露了它们的一些“小毛病”。
一、AI“编剧”的考试成绩:及格率堪忧!
这36位AI“选手”的任务,是对一篇100处错误的测试文本进行校对。结果呢?平均分只有35分!不及格!不及格!不及格!(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就好比一群大学生参加高考,平均分只有100多分,简直是惨不忍睹!
当然,也有表现优异的“学霸”。“日日新”以67分的成绩夺得桂冠,“文心一言4.0”和“TechGPT”紧随其后,都超过了66分。而“GLM”和“ChatGLM”也交出了60多分的答卷。这些“学霸”们,在时间、文字、词语、语法等方面的校对准确率都比较高。
二、AI“编剧”的“偏科”现象:专业领域是软肋!
就像咱们学生时代一样,AI也存在“偏科”现象。在7种常见的错误类型中,AI们对时间、文字、词语等错误的识别率超过40%,还算过得去。但是,一遇到法律法规、标准引用等专业性强的错误,AI们就“傻眼”了,平均准确率只有可怜巴巴的18.33%!这说明,AI在处理复杂、专业内容时,能力还有待提高。就好比让一个学文科的去解高等数学题,能做对才怪呢!
不过,也有一些AI“选手”在某些单项错误类型上表现亮眼。“文心一言4.0”、“日日新”和“TechGPT”甚至在4种错误类型上达到了100%的准确率!“GLM”也达到了3种。这说明,AI在特定领域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能力。
三、AI“编剧”的“奇葩”表现:指令依赖和“幻觉”!
AI的“智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给它的指令。指令越清晰具体,AI的表现越好。反之,如果指令含糊不清,AI就可能出现“指令幻觉”,也就是理解错了指令,结果南辕北辙。这就像你让一个厨师做菜,你只说“做个好吃的”,结果厨师可能给你端上来一盘黑暗料理。
此外,AI的输出结果也不稳定。同样的指令,不同的时间问,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只有“TechGPT”比较稳定,其他AI们就像“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秒会给你什么惊喜(或者惊吓)。
四、国产AI的优势:更懂中文,更接地气!
虽然在整体表现上,国产AI和ChatGPT还有差距,但在处理中文文本方面,国产AI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它们对中文词义更敏感,语境理解能力更强,文化适应性也更好。而且,使用国产AI通常更方便快捷,成本也更低廉。这就好比,在国内吃饭,点个熟悉的菜,既省钱又放心。
五、如何更好地利用AI“编剧”?
AI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人工,但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我们应该:
选择合适的AI模型:
就像选择合适的工具一样,不同的AI模型擅长不同的领域。
建立知识库:
为AI提供更丰富的知识,提高其准确性。
改进指令方式:
清晰、具体的指令能提高AI的效率。
提升编辑人员的素养:
AI是工具,人才是核心。
六、结语:AI时代,编辑也要“卷”起来!
总而言之,AI在文字校对领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其潜力不容忽视。对于编辑们来说,与其害怕被AI取代,不如拥抱AI,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AI提高工作效率。毕竟,在AI时代,“卷”起来才能不被淘汰!
(注:本文基于提供的文档内容,并加入了幽默、生动的表达方式。文中数据均来自原文,但为了更生动地表达,部分数据进行了文字化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致力于健康网络环境,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侵犯他人权益的意图。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